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English
 
 
 
 新闻动态
 行业动态
 展会信息
 诚聘英才
 
 

纳米粒度分析仪的测量原理与操作指南

发布时间:2025-04-29  点击次数:11  新闻来源:
 
  在材料科学、生物制药和纳米技术等领域,颗粒粒径的精确测量对研发和生产至关重要。纳米粒度分析仪通过先进的物理光学技术,能够快速、准确地测定亚微米至纳米级颗粒的尺寸分布,为纳米材料的表征和应用提供可靠数据支持。本文将详解其测量原理与标准化操作流程。
  一、测量原理:光散射技术的奥秘
  1.动态光散射法(DLS)
  当激光束照射到纳米颗粒悬浮液时,颗粒布朗运动引起散射光相位波动。仪器通过自相关函数算法解析散射光的波动频率,计算颗粒的扩散系数,再利用斯托克斯-爱因斯坦方程反推出颗粒直径。该方法特别适用于粒径范围1nm-1μm的胶体、乳液和蛋白质分子。
  2.静态光散射法(SLS)
  基于瑞利散射理论,通过测量不同角度的散射光强分布,应用米氏散射理论计算颗粒尺寸。结合多角度检测技术(如90°-175°扫描),可提高多分散体系的测量准确性,适合粒径>100nm的颗粒分析。
  3.纳米颗粒跟踪分析(NTA)
  利用高速摄像机逐帧跟踪单个颗粒布朗运动轨迹,通过斯托克斯-爱因斯坦方程得出粒径。该技术可直观显示粒径分布直方图,便于观察聚集或破损颗粒。
  二、标准化操作流程
  1.样品准备
  ①稀释控制:根据仪器要求配制悬浮液,确保颗粒浓度在测量范围内(通常0.1-1mg/mL);
  ②超声分散:使用专用探头式超声仪处理1-3分钟,确保团聚颗粒解离;
  ③背景测量:使用与样品溶剂相同液体进行基线校准,去除系统噪声。
  2.仪器设置
  ①参数配置:选择对应测量模式(DLS/SLS/NTA);
  ②温度控制:维持恒定检测温度(如25±0.1℃),配备循环水浴系统;
  ③光路校准:执行自动调焦和激光功率校准,确保散射信号稳定。
  3.数据采集与分析
  ①多次测量:连续采集5-10组数据以确保重复性;
  ②图谱解析:通过Z均直径(Dz)、多分散指数(PDI)和粒径分布曲线评估样品均一性;
  ③报告生成:自动生成符合ISO 13321标准的测试报告。
  三、操作注意事项
  1.光学元件清洁:使用无尘擦拭布和专用清洁液维护激光窗口,避免划痕影响检测灵敏度。
  2.样品特性匹配:高浓度样品需稀释至透光率>90%;荧光性颗粒选择长波长激光器减少干扰。
  3.异常数据处理:剔除受污染或设备故障导致的离群值,确保结果符合统计分布规律。
  四、应用拓展
  1.生物制药:检测mRNA疫苗脂质纳米颗粒尺寸。
  2.新能源:监控锂电池正极材料的粒径一致性。
  3.环境监测:分析PM2.5中纳米级污染物的组成。
  五、纳米粒度分析仪观示意图
  六、结语  
  纳米粒度分析仪将光散射理论与现代光学技术结合,为微观颗粒表征提供了可靠工具。掌握规范操作与数据解析方法,不仅能提升检测效率,更能保障科研成果的可靠性。随着纳米科技的进步,该仪器将在精准医疗、新材料等领域发挥更大作用。
  关键提示:定期使用标准粒子(如NIST认证乳胶球)校验仪器,是确保测量准确性的重要措施。
 
 
上海市普陀区岚皋路567号1108-26室 电话:021-62665073 400-718-7758 传真:021-62761957 联系邮箱:info@bicchina.com
美国布鲁克海文仪器公司上海代表处 版权所有  管理登陆 ICP备案号:沪ICP备19006074号-2 技术支持:化工仪器网